博宝艺术家 > 艺术家 > 陶濬宣个人官网
销售作品
欣赏作品
浏览
22427
分享
950
粉丝
517
+关注
更多
—  微信扫码 参与互动  —

陶濬宣

陶浚宣 (1846~1912),原名祖望,字文冲,号心云,别号东湖居士、稷山居士。清会稽陶堰人。光绪二年(1876)举人,次年考取觉罗汉教习,十二年会试,挑取誊录馆方略。后出任广东广雅书院山长,又任职于湖北志书局。曾在福建漳州经营煤矿,在会稽白米堰设立丝厂,皆丧其资。二十二年起,与从兄弟仲彝、七彪集资8000余银元,在箬蔶山麓,筑堤二百余丈,利用采石形成之峭壁、水塘,造桥筑路,营室建亭,点缀为各种胜景,于二十五年三月完成,名为“东湖”。今为绍兴著名景点,游览者终岁不绝。浚宣在广东有年,接触华侨与革命志士,深知国内外形势,同情革命,以为救国必须提倡教育与进行政治革新。东湖建设之初,即在湖内设立东湖通艺学堂(后改为东湖法政学堂),设史学(包括经、史)、算学(天文、数学)、译学(外语)等斋,聘请谢飞麟、陶成章等为教席,传播新知识、新思想。秋瑾、徐锡麟等常在此聚会,为光复会秘密联络点之一。从叔冶公赴日留学,赠以银元数百,支持其从事革命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,秋瑾被害,曾写万言奏折,提出十二条款,指斥浙江巡抚张曾敭草菅人命,枉杀无辜。手稿今存浙江图书馆。民国元年(1912)陶成章被刺,特将东湖玻璃厅辟为专祠“陶社”,供后人瞻仰。早年即以书法闻名乡里,后更名重一时。上自秦汉,下迄六朝,无所不学,每临一碑,辄至数千百遍,临池之勤,自幼至晚年,不辍寒暑。真草篆隶皆精,尤工魏书,笔力雄劲,笔法壮丽,求其书者络绎不绝。翁同和深服其书,持手书相邀,并申明“免去官礼,彼此轻衣小帽相见”。梁启超亦甚为推重。作品已多破坏散失,今苏州寒山寺“寒山拾得”碑刻,为其手迹。光绪时所铸银元、角子、铜元上“光绪通宝”模字,亦为其所书。又工诗文,所著多未刊印,著名者有《百首论书诗》及《稷庐文集》。

返回顶部